設為首頁 | 收藏本站
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廠家熱線  13281238156

“江南沙漠”咋能青山常在?——江西贛州30多年咬定水保不放松,一任接著一任干

233
作者: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來源: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網址:http://www.avatarscircle.com

圖①寧都縣青塘鎮美麗豐饒的秋收景色。 鐘小春攝
圖②寧都縣石上鎮農民正在改造紅砂山。 曾嶸峰攝
圖③寧都縣東韶鄉治理后的荒山綠意盎然,茶農們正在采摘茶葉。

成都閘門廠家——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轉載信息

  有人說,“水保水保,種樹種草?!?/p>

  干這行26年,寧都縣水保局副局長符廣東感覺遠不是那么輕松:“漫山紅砂巖,土層薄得不到5厘米,蓄不住水、保不住土,讓這樣的禿山嶺長出綠色,談何容易?!”

  寧都所在的贛州,典型的丘陵山區,特殊地形、地質,加上降雨、人為開發等因素,許多山崗紅壤裸露,褪變為“江南紅色沙漠”,贛州成為南方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之一。上世紀80年代,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占到28.37%。

  近日隨“秋水長天 水美中國”采訪團走進贛州,記者了解到,治山治水,贛州人30多年咬定水保不放松,綜合治理小流域630條,生態修復7042平方公里,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0%以上。山綠了,水清了,贛州甩掉了“江南沙漠”的帽子,成為全國首個水土保持改革試驗區,走出了生態治理的新路。

  找對方子,竹節溝+生態治理,讓荒山變青山

  “山上沒樹,地上沒皮,河里沒水?!睂幎伎h石上鎮蓮湖村李興義講述曾經的境況,“村里八山一水一分田,抬頭就是山,不是沒想過開發,可這光禿禿的山上能長啥?”

  “治理水土流失,沒有技術不行?!狈麖V東說。2011年,還安小流域治理項目落戶石上鎮,“保水—留土—還綠”,向惡劣的生態發起挑戰。

  先讓水不下山。專家不斷探索,“竹節溝”技術應運而生。所謂“竹節溝”,是在山坡上沿等高線開挖環山溝,用橫隔攔成一節節短溝,像竹節一樣,既能攔蓄雨水,又能攔截泥沙?!皠e小看短溝,150公里相當于一座小水庫?!狈麖V東說。成都閘門廠家——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

  再讓土不出溝。項目區因地制宜,采取“前埂后坡、梯壁植草”,在山坡上辟出一塊塊梯田。

  接下來是“還綠”?!安煌谄皆?,石山上種樹太難了!”森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負責人賴林生坦言,一個樹坑要挖90厘米,再把石頭粉碎,加稻草、農家肥、菌料進行改土,投入增加一倍,一畝要花3000多元。

  終于,樹栽活了?!爸窆潨稀崩锏挠俜e土變厚變黑,長出青苔,荒山有了生機。

  不能光靠簡單措施,更要生態治理。賴林生說,一開始只在溝邊種草,之后種灌木、喬木,最后干脆把植物種到溝里,作物多樣,構成更穩定的生態系統。

  “竹節溝”技術不斷升級,排灌溝、蓄水池、沉沙池形成微型水利系統。小治理,大封禁。5年時間,還安小流域完成治理面積14平方公里。

  蓮湖村村民感受明顯,昔日的荒山禿嶺變了,山坡上梯田層疊、滿目蔥蘢,山腳下河水清澈、碧波蕩漾,這里成了瓜果飄香的現代農業園。

  “竹節溝+生態治理”,讓贛州找到“江南沙漠”治病藥方。這一技術模式在全市推廣,治理區植被覆蓋率達90%以上,緩洪攔沙率70%以上。

  小水保發揮大效益。經過30多年治理,贛州水土流失程度由強度向中輕度轉變,土壤侵蝕量降低60%以上,全市森林覆蓋率由46%提高到76.4%。成都閘門廠家——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

  找準路子,治山治水+治窮致富,讓荒山變金山

  解決技術難題只是**步。

  “不能餓著肚子保生態,水保要破解開發與保護的矛盾?!壁M州市水保局局長何世林說。他分析,按現有治理速度,全市水土流失面積要20年才治理一遍,水保要提速,必須全社會參與。

  “治理+致富”,水土保持探索與現代農業結合,山上山下一起發力。石城縣竹溪小流域治理,發揮財政資金“藥引子”作用,引入龍頭企業,通過土地入股、公司+農戶等多種方式,讓荒山變果園,農民變股民。

  “生態林、經濟林混搭,山上山下水系連通,投錢能見效,企業心里踏實?!便戻欉_生態農業公司負責人黃小勇說。

  “山坡有被子,老表有票子!”竹坑鄉竹溪村村民陳南昌說,他家45畝山地,前年入股了公司,經過綜合治理后,山上種上了臍橙,去年底領到**筆分紅1720元,“等到了盛果期,收入還能翻番?!彼f。

  水保思路不斷創新,在“山水田林路”基礎上,將“水環境和水文化”融入其中。在石城縣大畬村,裊裊炊煙輕籠蓮田,涓涓細流清澈見底,客家民居分外妖嬈。這個廢棄礦山腳下的村莊,經過綜合治理,成為集農業觀光、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蓮鄉。村民尹華北從縣城回鄉開起農家樂:“村里環境好了,來旅游的多了,現在每年能掙10多萬,比打工強多了?!?/p>

  誰投資、誰治理、誰受益,贛南大地水土保持風生水起。目前,全市吸引3000多家民間企業參與水保,治理面積1120多平方公里,在項目區發展臍橙、油茶、茶葉等經濟林75萬多畝,年產值30多億元。

  用好法子,“三張圖+一張表”,生態紅線保長久青山

  30多年,為何能一任接著一任干水保?

  制度設計,贛州堅持生態優先,將水土保持納入發展規劃,相關指標列入考核。從市到18個區縣都有獨立水保機構,鄉鎮設有水保站或水保員,確保工作不斷線。

  “水土流失主因是無序開發,三張圖、一張表就是水保生態紅線?!睂幎伎h水保局局長李高峰說,三張圖,指水土流失現狀圖、水保規劃圖和工程施工圖;一張表,指水保方案報告表。

  在寧都水土流失現狀圖上,816平方公里的流失面積標成紅色,警示不敢懈怠。水保規劃圖,是所有開發項目動土的“守則”,動一山一水,開一溝一坎,都有章可循。工程施工圖上,標著業績和任務:近兩年治理水土流失112.5平方公里,土壤流失減少27.5萬噸,2017年計劃治理60平方公里。水保方案報告表管護山河,5年全縣共審批方案137個,查處違法案件15起。

  牢守生態紅線,贛州近5年完成礦山復綠1.89萬畝,關閉、搬遷可能影響環境的企業2500多家,拒絕“三高”項目3100多個。成都閘門廠家——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

  水保需久久為功。何世林介紹,下一步,贛州將完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,對生產建設項目造成的水土流失,實現動態監控全覆蓋;對江河源頭區、重要水源地等區域實施重點預防和監控,嚴格禁止無序采礦、毀林開發、高山陡坡地開挖行為,從源頭上嚴控人為水土流失。這意味著,今后誰觸碰水保生態紅線,將被嚴格追責。

  荒山漸漸披綠,贛州人又在追求更長久的青山綠水。

成都閘門廠家——成都同盛閘門水利設備有限公司